《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6-05-12    作者:雷媛    
0

     近段时间一直在读——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的教你教育从学龄前儿童一直到成人的一本书,读的过程中感受颇深。
    我的孩子正处于3岁懵懂人事的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和老公有时候无所适从,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寻求我的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常规的现象的处理方法,让我最能得以运用的就是“给小板凳揉揉痛”、“打针有些疼”的章节。本文我就针对这两个章节得出的感悟作以阐述。
    由于我和老公工作繁忙的原因孩子一直婆婆在带,起初,在孩子教育方面没有太多的顾虑,认为小孩家家的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足以,但是随着孩子思想、语言和对外界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我近期的顾虑越发浓重,在下班之余总想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
    一、“给小板凳揉揉痛”章节的感悟
    在婆婆带孩子期间,尤其是学走路时期,总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摔倒了,小孩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哭了,婆婆为了及时的平息哭声,和书中说的如出一辙,婆婆便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一边“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几次如此,孩子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婆婆渐渐发现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没有太多的经验,看到此情此景混混沌沌,只要孩子不哭就好了,直到看到这本书,才大彻大悟,这样的方法根本不可取,往严重的说让孩子学到了一种“复仇行为”。书中针对此种情况给出了正确的指导方法,假如小板凳碰痛孩子了,绝不要动手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孩子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她揉揉,安慰她说“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做这些安慰动作的同时,引导孩子像妈妈安慰她一样去安慰小板凳,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一起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让孩子明白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二、“打针有些疼”章节的感悟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打针时都会哭的,更有甚者,我的孩子在刚拐过打针地点的路口就开始哭,她能有这样的行为,说明她对外界环境有相当的感知能力。一到地点满脸的恐惧,哇哇哭个不停,排队抽号,轮到她时哭的声音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我和爸爸便使劲的按住,可见孩子对打针是多么的恐惧,我认为她哭主要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害怕打针,对打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读到书中的“打针有些疼”时,作者便用摔屁墩的疼和打针的疼让孩子做比较,通过转移注意力,给孩子讲道理等方法渗透要坚强勇敢的面对打针,实在太疼也可以哭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退路,让她觉得打针哭也正常,得出的结果是她的孩子见了别的小朋友打针说:“打针哭了也疼”。从作者引导孩子面对打针的过程,我学到了如何让孩子正确的接受打针,虽然我还处在一步步的渗透的教说过程,但是我相信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她会渐渐坚强勇敢的接受打针的疼痛。
    教育孩子是长期历练学习的过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指导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家长一生去学习借鉴,尤其我们80后,都处于家庭和工作责任都很大的时期,我们应该合理的调配给家庭和工作的时间,同时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