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走出“V”型发展道路
发布日期:2017-10-12    作者:杨照乾    来源: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0

中国化工报:走出“V”型发展道路

中国化工报:2017年10月12日  1版

 

 

走出“V”型发展道路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照乾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从煤炭市场跌入谷底时的困境逆势突围,涅槃重生,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字型发展之路。2017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第337位,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06亿元、利润45.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2年,国内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伴随着煤价断崖式下跌宣告结束,企业效益下降,行业亏损面达90%以上。陕煤集团的煤炭、化工、钢铁等主要产业都属于严重过剩行业,形势十分严峻。从陕煤内部来看,产业结构失衡,企业融资能力下降,每年数百亿元的项目投资导致资产负债率步步攀高,陷入系统性整体亏损,仅2014年1~4月亏损就达10.3亿元。

为应对危机,我们在2014年提出了“去杂归核”的应对之策,并出台十项改革措施,一举拉开了陕煤集团“壮士断腕”式改革发展的序幕。
陕煤以“集团公司—产业板块—厂矿实体”三级架构为目标,开展了“归位总部、做实板块、精简层级、放活实体”的系列改革,机关大部室、板块专业化、“三供一业”移交、压减企业层级和法人户数等措施有序推进,对下属110户企业进行股权划转、重组整合、对外转让、解散破产清算,减少企业数量80户。

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以来,陕煤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本着“多退早退、应退尽退”的原则,将原计划3年关闭的18处矿井,在2016年一年内全部关闭到位,退出煤炭产能1815万吨,占陕西省煤炭去产能总量的62%。在果断“退”的同时,适时有序地“进”。通过内部减量、区域协作等,在陕北、彬黄矿区新增6个优质产能项目,新核准产能2620万吨,布局千万吨矿井集群,使优质煤炭占比达到87%;与各金融企业签订了84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债转股资金372亿元,落地债转股融资额达到全国总规模的50%左右,优化了资本结构,改善了资信状况。

陕煤还确定了“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即以煤为核心主业,围绕煤、配套煤、延伸煤,以科技、金融、物流为三点支撑,打造“煤-化-电-钢-材”五大产业链。对于一些与主业不相关的多元和一些扭亏无望的产业,果断压缩、退出或破产,及时扎住企业出血点,消灭亏损源,化解经营风险。通过适度“瘦身”,使主业“强身健体”,实现内涵式集约发展。

陕煤转型升级的又一条路径,就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大力实施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在煤化工板块,陕煤依托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煤制化学品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开展大量关键技术研发,并有计划进行工业化试验示范,取得了煤制烯烃(DMTO)二代、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煤焦油延迟焦化加氢、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油,苯、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制对二甲苯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一批工业示范项目。

在此基础上,陕煤以煤炭热解为龙头,以高附加值化产品和清洁能源多联产为主线,以追求资源转化率最高、水耗和投资最低,废物及余热综合利用,产品差异化、高端化、精细化为目标,科学布局科技创新链和煤化工产业链,建设绿色高效循环经济煤化工园区。目前,陕煤旗下拥有化工企业11家,产品既包括合成氨、化肥、甲醇、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也涉及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产能68万吨聚烯烃、112万吨油品、13万吨1,4—丁二醇、5万吨聚四氢呋喃、110万吨聚氯乙烯、88万吨烧碱、110万吨甲醇、147万吨尿素、30万吨磷铵、460万吨焦炭、575万吨兰炭、112万吨焦油加氢、153万吨电石等,初步构建了“块煤-兰炭-电石/尾气发电-乙炔-聚氯乙烯-电石渣水泥;块煤-兰炭-煤气制氢/尾气发电-煤焦油加工”的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产业链。2016年,化工板块累计生产化工产品138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28.02亿元,利润总额8.97亿元。

今年以来,陕煤主要经济指标更是创出新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